亳州:建筑工地长出“智慧大脑”
亳州建筑工地 “智慧大脑” 赋能,引领建筑监管新变革
近日,亳州高新区的亳州市第三十七中学项目以 “智慧工地” 建设为传统建筑施工带来全新变化,成为当地智能化管理的新典范。该项目占地 101 亩,总建筑面积 46022 平方米,规划 36 个初中班级,可容纳 1800 名学生,一期工程计划于 2025 年 9 月竣工,总投资 1.1654 亿元,目前教学楼已封顶,操场土方开挖完成 30%。
在项目建设现场,各类智能化设备随处可见。其中,“智慧安全帽” 引人注目,其配备的摄像头能将拍摄影像实时传输至电脑,方便管理人员及时掌握现场情况。此外,教学楼、综合楼等施工现场安装了 8 个摄像头,塔吊吊钩处的可视化设备可查看重物捆绑是否规范,塔身的安全监测传感器能精准监控塔吊超重、风速过大等异常情况,全方位保障施工安全。
亳州市住建局搭建的 “数智工地” 协同平台,更是成为整个建筑工地监管的 “智慧大脑”。该平台借助远程视频监控系统,实现对全市 85% 以上规模工地施工动态的实时追踪。2024 年,通过 “非现场” 巡查累计发现安全文明施工问题 1408 条,极大提升了监管效能。
平台还创新推出 “人证比对” 功能,与公安视频图像信息数据库、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综合管理平台联通,自动核验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身份与资质,有效杜绝 “人证不符” 风险。电子签章功能的应用,让监管流程更加透明化,2024 年全年线上移交问题整改单 719 份,形成了 “检查 - 整改 - 反馈” 的闭环管理。
值得一提的是,亳州作为全国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的 27 个改革试点城市(地区)之一,当地住建局积极推进 “智慧工地” 建设,引导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向数字化、智能化转型升级。亳州市住建局建管科负责人张心泉表示,未来将继续推进数字化改革,发挥信息化、智能化的引领作用,推动建筑施工安全监管从传统方式向智慧化、数字化转变,进一步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。
亳州三十七中项目的 “智慧工地” 管理模式,不仅助力项目高效推进,还将为全市建筑行业树立标杆。项目建成后,将优化区域教育资源布局,推动当地教育事业发展。在亳州,机械施工与数字监管紧密协作,正为城市现代化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。